最近,汽车行业内关于极氪品牌的争议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据《中国证券报》报道,极氪品牌被指通过一种特殊方法提高销售量,马上新车先上保险再供应,市场戏称为“0公里二手车”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这一定义的提出者竟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,而极氪母公司吉利汽车的副总裁杨学良曾公开称赞魏建军为“行业吹哨人”。此番报道不禁引发猜测,魏建军是不是无意间为吉利和极氪“吹响了警钟”。
面对舆论风波,极氪品牌飞速发布声明,坚决不承认有关指控,并表示这是误解。鉴于《中国证券报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,极氪的反应相对克制,未采取过激手段,这在业界被视为难能可贵。然而,声明的内容与《中国证券报》的报道之间仍存在较大分歧。
报道中提及的几个案例尤为引人注目。第一个案例中,用户发现新车在上牌时被店铺标注为晚于实质生产日期的月份,尽管未涉及先上险后供应的状况,但仍引发了用户对库存车的担心。第二个案例则更为直接,买家指出极氪店铺在未明确告知的状况下,将展车作为新车供应,并赠送交强险,此举引发了关于汽车是不是是二手车的质疑。至于第三个案例,则揭示了极氪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第三方参与和保单过户现象,用户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获得了退换车或补偿,这与极氪声明的“已明确告知”大相径庭。
《中国证券报》的报道不只提供了详尽的案例,还指出极氪的这一行为可能并不是孤立事件,而是品牌常见现象。因为国内汽车制造商常见使用上险量作为销售量统计标准,这种先上险再供应的做法比较容易叫人联想到“0公里二手车”。报道采访了多个城市的买家,进一步增强了其说服力。尽管这样,极氪品牌发布的声明与报道内容之间存在出入,使得这一事件的真相仍扑朔迷离。
现在,《中国证券报》尚未对极氪的声明作出回话,关于极氪品牌是不是“冤枉”的讨论仍在持续。社会各界对双方的说法各执一词,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。在真相揭晓之前,这场争议无疑将继续影响极氪品牌的声誉和买家对其的信赖度。